<ijse blog />

一些常见的GITHUB模式

source: http://blog.quickpeople.co.uk/2013/07/10/useful-github-patterns/

PR: pull request

1. the peel-off PR

场景:

 * 我正在feature branch上编码
 * 我看到一些有问题的代码,想马上修复,但这些修改与我当前所做的feature完全无关(例如:一些小BUG,代码风格不一致等)

措施:

 * 暂停正在做的工作(commit或stash)
 * checkout master
 * 创建一个新的branch
 * 修正问题,创建一个PR
 * 切换回feature branch,继续工作
 * 最后,与feature分支合并

这既可以立即修复无关问题,又可以保证feature branch干净。

2. the optimistic branch

场景:

 * 有一个未合并的分支(branch-A),暂时不能被合并(例如 CI不通过,代码审查太忙等等)
 * 我需要修改与branch-A相关的代码

措施:

 * 基于branch-A创建一个新的分支branch-B
 * 当branch-A合并到master分支后,我将branch-B分支rebase到master分支上,并解决合并冲突
 * branch-A上之后的bugfixes也会合并到branch-B上

如果branch-A上的修改很大,这种措施可能会带来一些代码冲突,但是乐观上来看,在95%情况下是没问题的。

3 the heads-up PR

场景:

 * 我正在做一些不需要代码审查的修改
 * 但我仍然希望别人知道

措施:

 * 在分支上开发
 * 创建一个PR
 * 然后自己将PR合并

这种方法并没有影响我自己,但GitHub仍然会向其它人发Email通知PR,因此其它人仍然可以对代码评论。

4. the sneaky commit

场景:

 * 代码已经经过审查并且合并到了master分支上
 * 我需要做些小修改,这些修改不值得通知其它人

措施:

 * 直接将代码提交到master分支上

5. the roger roger comment

场景:

 * 在分支的代码审查时,我收到一些不好的反馈
 * 我需要基于反馈来进行问题修复

措施:

 * 我对这个PR创建一个评论,里面注明修复commit的ref
 * GitHub会自动将评论中的ref转换为diff的链接地址,因此我的同事会:
      * 收到邮件通知
      * 点击链接地址,查看修改
      * 然后知道可以继续审查代码

6. the creepin' commit

场景:

 * 我发现一些很小的代码格式问题(如 不必要的空格,文件末尾缺少空白行等等)
 * 一段代码的修改应该属于上一次提交
 * 我的代码不应该commit(例如 不能通过测试)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回滚到这里,以便安全地做些实验

措施:

 * 对前两种情况,我直接修正(amend)上一次提交
 * 对第三种情况,我创建一个开发提交(work-in-progress commit), 然后开发时对这个分支进行不断修改,直到满足提交的要求。

7. the forced branch

场景:

 * 我需要修改一个远程库里的分支,例如:我在一次提交注释中措辞不当。

措施:

 * 我在本地修改这次提交
 * 然后强制推送到远程库的分支上

尽管强制推送到远程库这种做法很不推荐,但我的经验是:在这种情况下,很少会出问题(只要它只针对分支,而非master分支)。GitHub会自动解决好强制推送到分支的问题,例如不会丢失之前提交的注释等等。

8. the reformat peel-off

场景:

 * 我需要修改和重新格式化些代码

措施:

 * 我向master分支上单独做次只包含重新格式化修改的commit
 * 我将分支rebase到master上

用这种方式,分支上的修改做起对比来会显得非常干净整洁,很有利于代码审查,因为它不会包含重新格式化修改。

9. the prototype PR

场景:

 我在代码完全实现前想得到更多的反馈

措施:

 * 我在一条分支上做些hack
 * 我发起一个PR,这个PR并不是要提交代码,而是发起一个讨论
 * 当得到讨论结果后,关闭这个PR(并删除分支)
 * 我创建另一个分支和PR

我曾经以为PR只是当代码完成时对代码进行提交,现在我深刻理解了“Pull request are a great way to start a conversation" - GitHub围绕PR相关的功能(比如 代码行评论,回复,通知和比较)非常有利于编码及设计讨论,而且可以防止开发者走进死胡同。